瀟湘鸽事 [开篇]

来源:本站原创 作者:林长岳 点击:

瀟湘鸽事 [开篇]

事隔二十余年了,湖南鸽坛的往昔、可说是城南旧事。总唤起我无限的追忆,我曾努力的去回忆过、总想写下些什么,使朋友们从而能知道和了解湖南的信鸽发展过程。但因诸多的原因阻滞而末如愿。我非文人、更非骚客,而只是亲身经历了这一过程。今始胡乱涂鸦,姑妄言之,算是一篇回忆吧。现因操作上仍有诸多不便,我只好分段慢慢道来;还请鸽界同仁、读者诸君谅之。

[一]借狼毫缅怀旧事、话飞奴戏说兴衰

  流光易逝,岁月倥偬、冉冉韶华数十春。今借狼毫舒旧事,潇湘鸽话更峥嵘。

话说十九世纪六十年代、有缘结识了长沙市四十年代养鸽遗老罗春华、刘占盛先生、和住樊西巷的凌德钧老先生、及住天心阁的熊大爷。他们都是当时长沙市的养鸽老前辈。

  罗老前辈的府第在长沙市坡子街一楝杂居的四合院内。他生就一张国字脸、性情豪放、年虽近花甲其声洪亮,怒则骂人,"臭王八崽子"是他骂人的口头禅。我与他相交有年、仍不知他老伴姓氏,惭愧。人都尊称她罗大奶奶,她待人宽厚、不苟言笑,为人古板、典型的中国旧式妇女。

刘占盛先生的府第离罗家不远,出门向东穿过一条长街、桃花井便是。这两家是我常去的地方,三、五两天必有我的踪影,有时也天天去坐坐、我与他们可算是忘年之交。他们都呼我"小林伢子" [注:长沙方言,对年轻男子喜称呼为伢子、年轻女孩叫妹子]非常亲切。正因为结识了他们这些养鸽前辈、因此就招来了湖南往昔陈年的养鸽话题。

湖南养鸽历史久远,相传早在光绪年间就有民间养鸽之说。那个年代所养的鸽子非现今信鸽,而大都是一些供人观赏的物种。诸如凤头、红[黑]点子、扇尾、气囊鸽、红脖圈、筋斗鸽等等。红[黑]点子浑身彐白,其头顶有一小块红[黑]毛斑,红、[绛红]色的谓红点子,黑色的叫黑点子。扇鸽其尾羽倒竖起如扇似孔雀开屏而得名。气囊鸽鼓气于嗉囊则其嗉囊如球状。红脖鸽亦全身彐白,其颈下部一圈不太规则的绛红色毛而得名。只有那筋斗鸽却有些怪异,它从不好好飞翔、其羽毛黑色的居多、起飞就扶摇直上,然后就一路筋斗翻落下来、它一生总在重复这一动作。

此外还有当时的"土鸽子"体型较小,其喙尖且长、鼻泡小、眼及眼眶均小、其形猥琐、不受人青睬。当时的养鸽人、商贾和有钱人居多。

进入五十年代后,养 "土鸽子" 人多了,当时的土鸽子相对而言发生了无法说清的变化,其体型大了些、眼、鼻、喙都有明显的变化、眼及眼眶、鼻泡都变得比原来都大了些,喙的外形也较适中。细想、如此多的改变、可能是 "杂交延续" 的结果吧。这些 "土鸽子" 颇具短距离飞翔能力、当时的养鸽人称它们为 "转窝子" [长沙方言、杂交鸽]。那些观赏鸽也就慢慢被人遗忘。

那个时侯的养鸽人不多、每家只养有几只到十几只。鸽舍[棚]无现在规模、阁楼,檐下都是鸽子的栖身之所。偶尔那些遗老们高兴之余、也相邀来个比赛,距离是三十公里左右、收集总数也就十几只。这些老前辈的面子是最要紧的、如鸽子不回是最丢颜面的。如有幸回得一、两羽的话、就成为茶余饭后时常说道的话题了。

斗转星移,转眼又是六十年代、欲知后事、且看下章。

(责任编辑:林长岳)
(责任编辑:林长岳) 0
发表评论

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,严禁发布色情、暴力、反动的言论。

推荐内容

Copyright © 2014-2020 .轩辕信鸽网 版权所有 网站ICP备案号:湘ICP备14004920号-1

网站总访问量:0,昨日访问量:0,今日访问量:0